脸庞黝黑写满坚毅,步伐矫健遍布工地。
从稚嫩青涩到成熟稳重,从懵懂学徒到业务骨干,从不会画施工图纸到带领项目团队攻坚克难……披星戴月奋斗十五余载,见证一项项水务工程圆满完成,回首来时路,依觉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他就是集团2022年度最美环境建设者——水务建设公司空港项目部执行副经理汪广泉。
初入一线,磨刀霍霍
初入一线,那是15年前,汪广泉从部队退伍后,被分到水务建设公司,由此正式开启了他的环境生涯。在部队里“掌勺”的炊事员同志,来到施工一线成为了一名竣工员,项目上的老师傅手把手带了他仅仅7天后,他就开始了自学之路。
也许是因为当过兵,他比大部分人都更能吃苦,为了能快速掌握工作内容,他平日勤于练习画图的基本功,积极“跑现场”观摩接水施工,把每一个比自己经验丰富的人都当做老师,时常跟着项目上的师傅们到处帮忙,顺便请教问题。在边学边问之中,他进步如飞,快速掌握了画施工图纸、测量管线等施工技能与经验。
2013年7月,汪广泉第一次以施工员的身份正式参与到水七厂一期郫都区高压管工程中,经历了遇障碍,过路、穿河、碰管等重重考验后,当项目成功通水时,那份参与感与成就感,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魅力。在之后的工作中,不论遇到了多少困苦,他也不曾动摇,他总是微笑着说:“每当一个节点达成,一项工程通水成功,越来越多市民用上放心水,心里的成就感就油然而生,这就是我工作的意义。”
深入一线,攻坚克难
2019年,汪广泉担任公司第三项目部施工组组长、技术负责人,彼时由他负责的一环路整体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点多面广,施工任务繁重,且由于一环路位于城市闹市区域,白天车辆人员繁杂无法开展施工作业,有效施工时间被大幅缩短,工期压力极大。
一环路改造升级事关成都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对城市交通供给、经济发展等有重要助力作用。汪广泉深刻地意识到身上的责任有多重,他投入全部的心思到一线,每天只休息3—4个小时,带领项目团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挑灯夜战赶工期,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同时还兼顾着白天的场地协调、施工手续办理等事宜。
最终,汪广泉顶住各方的压力,出色地完成了施工任务,为后续道路升级建设抢出了宝贵时间,施工成效获得了业主单位的高度评价,他也因此荣获了集团2019年度“有突出贡献技术能手”称号。
直面挑战,勇挑大梁
2022年,汪广泉任空港项目部执行副经理,全面主持开展项目部各项工作。在他的带领下,项目部实施的淮口雨污水管廊、天府机场净水厂供水设施等67个项目工作有序开展,圆满完成了产值目标、结算资料编制等各项年度任务,共计完成管道新建、迁改42.9km,为推动东部新区、淮州新城城市建设、环保治理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简短的数字背后,却藏着看不见的辛苦与付出。为了带领团队完成任务,汪广泉遇到的困难数不胜数,但他却说:“攻坚克难不辛苦,有挑战对我来说很幸运。”汪广泉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实施淮州新城通航东区主干道兴中路、经五路地下管廊铺设及道路同步建设二期工程时,因夏季高温、临时限电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导致施工工期异常紧张,面对急难情况,汪广泉率领项目团队紧急召开施工方案优化讨论会,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施工计划,采用错峰施工、轮班制等方式进行施工,并在日最高温达到40度以上时,立即停止日室外露天作业。在确保作业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极大程度地保障了工期。
功夫不负有心人,该项目最终历时3个月如期完工,完成微型管廊1533米、DN600污水管道2280米、DN1400、DN800、DN500雨水管道550米,进一步促进淮州新城成为融入亚欧蓉大港区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以及依山傍水的大美公园城市。
为有力提升区域内供水能力,解决未来科技城部分安置房的用水问题,2022年底未来科技城片区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线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过程中,受新冠疫情、重污染天气等不良因素影响,项目进度滞后,为了将落下的时间赶回来,汪广泉沉心静气,主动出击,带领项目团队开启了“全员无休”的攻坚模式,严格做好策划组织和过程落实,同时增加机械人力资源投入,加速推进各项工作进度,仅用8天就完成了原计划1个月的土方回填压实工作。
最终,该项目主体验收、设备安装调试、管道通水、竣工验收等节点目标全部按期达成,项目成果不但赢得了政府、业主等单位的多方肯定,还获得了锦观新闻等成都主流媒体报道。
栉风沐雨砥砺行,春华秋实满庭芳。奋战水务工程一线15载,汪广泉最终将自己炼成了一位“技术+管理”复合型的施工管理人员,连续多年荣获集团及公司级优秀员工、生产能手、技术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荣誉既是肯定也是鞭策。”汪广泉说:“要时刻牢记身上的职责使命,筑精品水务工程,惠民生泽润万家。”